调控关键期,楼市政策尚难言松动
近期,楼市显现回暖迹象。最近连续两次降息也引发各界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种种猜测。
那么,房价是否会出现新的较快增长?经济增速回落情况下,房地产调控政策还将持续多久?调控手段会不会有所变化?
销量虽回暖房价料难大涨
近期,我国楼市普遍呈回暖迹象,一二线城市尤为明显。楼市回暖后,“价随量涨”成为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。中国房地产指数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,今年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比5月上涨0.05%,结束了连续9个月的环比下跌态势。那么未来房价会明显上涨吗?专家普遍认为,尽管近期房价发生波动,短期内不会大幅上涨。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等专家指出,事实上,当前楼市仍处于筑底阶段,只是部分区域、部分项目出现成交上涨。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否定了“房价已经出现较快增长”的说法,并指出,当前政策条件下,为卖而买的投机性需求进入市场的动力不大,只要坚持对第三套住房不贷款,坚持把投机买房的杠杆去掉,剩下的就是合理住房需求了。住宅市场逐步变成以居住需求为主的市场,健康程度会大大增强。
政策反复不利于稳定预期
我国经济增速从去年一季度的9.7%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8.1%。经济下行压力之下,调控政策会不会松动?
从政策面来看,6月以来,发改委、银监会、央行、住建部四部委就松绑房地产政策,连续辟谣。业内分析人士指出,四部委的辟谣,一定程度上表明政策不太可能从中央层面松动,限购、限贷等仍将持续,同时也表明中央决策层并不希望看到房价再度上涨。
当前,一些地方对房产调控政策进行了微调,尤其是最近整体经济疲软,地方微调的力度比较大,市场对政策的敏感度提高,购房者担忧再次错过房价低点。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,一旦地方过度调整楼市政策,中央肯定会有应对,所以目前来看市场明显过度反弹的可能性很小。
记者日前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,下半年,房地产调控决心不动摇、方向不改变、力度不放松。那些调控政策松动、房价大幅反弹、保障房建设迟缓的地方将被问责。
“调控方应保持一个稳定的政策预期。如此,市场主体才能有一个明确的选择。政策反复不利于稳定预期。”秦虹说。
调控长效机制亟待建立
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两年来,约50个城市采取了住房限购措施,加之差别化信贷政策、考核问责机制等,调控时间之长、力度之大,前所未有。专家普遍认为,这一轮调控是有效的,但也须尽早着手考虑长久之计。
“短期内采取行政干预措施是不得已而为之,长期来看,不能靠限购来压抑需求、控制房价。否则,行政干预一取消,房地产业又会出现泡沫化。”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,应抓紧着手建立针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效调控机制,以接续当前以行政干预为主的短期调控措施。
贾康认为,长效调控机制的核心是“双轨统筹”在“保障轨”上,政府牵头加大保障房供给,托起底端需求;在“市场轨”上,由开发商提供商品房,满足更高层次需求,政府主要管规划和税收等。贾康建议,要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,除了在交易环节严格依法征税之外,还要在保有环节征收房地产税,而这恰恰是我国现有制度的一项缺失。